写在前面
以下是个人对工作选择的一些看法。在阅读下面的看法之前先简单介绍自己的背景,985本硕毕业四年,就职于二线互联网公司,资深软件工程师。说清楚这点的原因在于,个人的经验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下面的一些经验观点可能并不适用与那些比自己成功的同学。
已经是第三次更新这个内容了,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些许新的体会,权且记录,留给以后的自己借鉴批判。
做选择之前需要问问自己的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选择一份工作之前最重要的是需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面对一些机会的时候,如果能弄清楚这一点,那么选择就不会困难,在做出了决定之后也更不容易后悔。
论坛上不断会有人发帖来比较offer,比如A公司比B公司薪水高X万,但A公司更忙碌,自己又不想太忙,要怎么选啊;或者A公司比B公司更好,开得条件也更优厚,但A公司是在C城市,自己又想待D城市,怎么办啊。类似这种选择旁人无法给出真正靠谱的建议,只有理清自己究竟更关注哪些点才可能做出决断。
只有自己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问问自己,
- 是不是想在这个行业深入发展
- 要高薪高强度的工作还是收入一般但余闲充分的工作
- 是坚定的坚守北上广深,还是想回去安逸的生活
- 是想深入做技术还是更喜欢做产品
- ...
旁人关于一份工作的“好坏”听听即可,最终做出选择的依据并非单纯的客观对比,更重要的在于哪一个更契合自身的想法。
有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或期望
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有没职业规划。刚毕业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过自己并不把它定义为“规划”,很多事情是没法规划的,也许是自己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没有能力去做一步步的详尽规划。
没有规划不意味着没有目标。对于未来的自己是需要设定一个目标的。目标的作用在于它可以指引那些不明的选择。倘若自己陷入选择的纠结当中,可以从选择之中跳出来看看哪一个选择才更有益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什么样的目标是具有指引意义的呢?明确具体且能够实现的目标,比如,
- 希望成为某一方面技术的技术专家
- 希望成为兼具技术管理的技术经理
- 希望成为一名全栈工程师
- ...
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可以再重新设定新目标。不仅在工作选择上,在之后工作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根据目标来抉择工作之中面临的困惑。
做选择之时需要关注的
行业方向很重要
入错行是一件很凄惨的事情,这往往意味着你会投入大把时间却得不到匹配的回报。跳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切换行业,但代价会比较高。做技术的可能相对好些,不少行业之间技术可能也是相通的,但在认可度上会差比较多。
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如果有明确的兴趣,那么果断选择感兴趣的行业、拒绝厌恶的行业。工作占据了每个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是不会开心的。
在没有特别兴趣偏好的时候可以考虑别的因素来选择行业。
选择更具前(钱)景的行业
市场的热点在哪里就投身哪也是不赖的选择。贪心法并不一定能得到最优解,但通常也能得到不错的解。
当下的热点大体:移动互联网 > PC互联网 > 传统软件。移动互联网中又可以再细分:金融、电商、广告、教育、医疗、O2O等方向。热点在哪,热钱在哪,从业人员的机会也在哪。
作为一线工程师,可以不用太考虑是否泡沫。技术的磨练、到口袋里的钱等等可都是真实的。
选择技术更为核心的行业
对做技术的人来说,技术在本行业的比重是重要的,这决定了未来的前景是否足够开阔。有些行业缺不了技术,但技术很容易沦为单纯支撑性的角色,这类行业还是多考虑再进入。
很多文章、很多人会说技术就是工具,或批评或讽刺工程师思维。然而我想说作为一个技术从业人员,自己不能轻视自己的职业。在长期来看,技术往往都是被低估的,技术人员的作用就更被低估了。技术占比更重要的行业才是热衷技术的同学的良好归宿。
选择有能力做好的行业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我们能轻松做好的事,也有我们费劲心思也完不成的事。选择匹配自己能力的行业会让工作的成就感上升。如果你不想跳离自己的舒适区,那么就深挖自己的舒适区,最终的收益也是差不了的。
大公司的平台与创业公司的机会
最近几年创业的浪潮越来越高涨,在面临工作机会的时候要如何选择也是见仁见智了。
对于校招来说,选择大公司或明星创业公司
大公司的好处很明显,
- 光环效应。大公司的名声响亮,在这些地方的工作经历无疑会是简历上的亮点,大公司作为职场起点是很好的。
- 平台优秀。大公司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和这些人一起工作无疑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在那里有更多机会认识这些优秀的人。大公司里会有不少人出去创业,间接的也就和那些创业公司建立了关联。日后创业或者一起跳槽的伙伴很多都会在其中。大公司往小公司跳比反过来容易多,这也是一个因素。
- 环境成熟、流程规范。大公司的各种流程制度都会比较完善,对刚毕业的人来说可以很好的学习入手。
- 稳定、低风险。大公司基本都有稳定的赢利点,新人不会背负太大压力。相对稳定的环境对于学习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大公司的坏处当然也不少,但应该也不太影响到一个刚入门的新人。相对来说去小公司就需要非常谨慎。对于应届学生来说,整个行业状态究竟如何估计也很难弄清,考虑到创业公司残酷的生存几率,选择小公司是需要十分谨慎的,除非经过慎密的分析。不要轻易幻想一步到位财务自由,运气、眼光、时势缺一不可。
在大公司之外,不那么大的明星创业公司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比如小米之类,兼具了大公司的优点与创业公司的高回报。
对于跳槽来说,看情况
跳槽意味着已经参与过工作,对公司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些人从大公司跳出来去创业,一些人从创业公司回流回大公司。
个人的观点是,大公司依然优于创业公司,除非,
- 成为创业公司的合伙人或加入核心团队
- 在职位上突破大公司的瓶颈,比如从一线开发人员变成技术经理
- 收入有大幅增长,有期权
- 看准了创业公司的方向,对自己眼光有信心
- follow your heart
关注参与的项目/团队
校招的时候很多公司是一起招,入职后才知道去什么组。换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有机会就这方面增进了解的。
公司往往只是一个光环,进入公司后具体做的项目会更重要。NB公司的核心项目肯定最优先,但NB公司的边角料项目则又不一定比得上一般公司的核心项目。
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
- 选择更核心的项目。核心项目通常要么是基础性项目要么是盈利性项目。核心项目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大量公司资源,核心团队的工作价值很高,这样的项目往往更具挑战。大公司核心项目的相关经历可以让简历变得很好看。
- 选择更有前景的项目。大公司的诸多产品线往往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这个时候就要判断这个市场有没前景了。很多时候产品失败更可能是因为处在了一个错误的市场上,项目失败了公司可以调整战略,但对个人来说就搭进了宝贵的时间。
如果对团队成员有进一步了解就更好了,工作不仅仅是做事也是与人相处的一个过程。关注团队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团队的负责人是怎样的,如果有渠道能获取到信息或是当面聊是最好的。通常情况一个团队的领导会决定团队的风格。优秀的领导带领优秀的团队,平庸的领导带领二流团队,垃圾领导带领的都是垃圾。
不要在职位上妥协
这个问题在校招的时候比较明显,那个时候看到很多A公司开发与B公司测试之类的工作比较。个人的观点是选择合适自己的以及自己喜欢的,不要降低标准、不要退而求其次。
技术工作的相关职位,个人政治不正确的看法就是研发职位优于测试、运维等其它职位。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研发职位大大优于其它职位。通常只有找不到合适的开发职位的同学才会去从事这些岗位。
转职是困难的。比如测试转开发,有成功案例,但不是那么容易。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几年内的工作内容以及接触到的人群,退一步想再往前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可以根据兴趣再调整的话,工作以后一切的一切关键在于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想做什么。
注意技术路线的发展
作为软件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深化自己的技术。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如果在工作中就能沿着自己希望的技术方向发展则是最好的。在跳槽的时候尤为要注意这一点,切换技术方向的代价很高。
关于技术路线的选择,个人觉得,
- 选择感兴趣的技术。在学习上兴趣是很好的老师,避免做不感兴趣的事、避免做不擅长的事。
- 选择有前景的技术。技术之间的差别很大,同样的时间投入不一样的收获,要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天。
- 慎重远离“私有”技术。不少公司用的是内部私有技术,如果私有技术与市场上的通用技术相差不大倒还好,否则很容易造成你离开这家公司你的价值就大幅下降的现实。
加班还是不加班
起先自己并没有太在意这一点,但随着工作的变化以及个人状态的变化,加班与否对个人是有很大影响的。
加班这件事其实是个观念问题。提升工作效率与延长工作时间两者究竟哪个更有利于工作呢?老板们期望的可能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高效率,但软件开发这个事情堆时间是不可行的,超过一定时间后效率必然下降。加班常态化的结果必然是正常工作时间的低效化(否则精力无以支撑)。不过站在领导的角度,效率不好度量,时间却可以标准化,也无怪很多公司形成了加班文化。所以加班这个事情在于你是否认同这种文化观念,观念上就抵制的话,会很痛苦。
个人不认同加班文化。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并不反对加班,
- 线上bug
- 上线deadline
- 与竞品拼速度的时候
常态化的加班是自己所厌恶的。工作的一个目的是赚钱以获得自由的时间,而不是将时间都拿去换钱。
薪酬重要但没那么重要
合理的薪水很重要,薪水本身就是公司对职位重视程度以及对个人认可程度的一个度量。低薪往往就是低技术含量、不重要的代名词。当前收入也是未来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考量基石,很多公司或是跳槽都是按比例来加薪的。但薪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最后考虑的因素。
薪酬是一个先验因素,我们并不会把两份收入差距过大的工作放在一起进行选择。比如年薪5w、年薪30w几乎就没可比性。但若相距在一个区间内,更多的薪水并不意味着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因该考虑长期的收入。
现实中的增长要么比例不高,要么就是爆发式的增长。从长期利益来看,入职时的薪水差别并没起多大作用,更多的在于行业、公司、个人的发展。
做出决定之后需要告诉自己的
快速试错,不应太在意沉没成本
在投身公司之前我们能获取到的信息往往都是不足的,依据这些信息做出的选择未必那么正确。工作中实际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果能够判定这份工作是符合自己预期的那自然最好。但如果和自己预期不符或是实际工作之后觉得与自己特别不匹配又怎么办呢?
自己的答案是,如果你想清楚了,那么提早离开。在错误的地方工作对自己身心无益。这个时候考虑太多沉没成本只会把自己拖往更凄惨的深渊。
快速试错的前提是做出选择要足够慎重,这样不会出现频繁离职跳槽的情况。
坚持
并不是在新工作里遇上什么事情都要考虑离职,判断的依据在于自身的感受(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遇到问题要解决问题,在困难面前要有坚持不懈的心。
总结
就自己的经验而言,工作实在太重要了。不仅仅是它带来的收入,工作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三观、心境。诚实的面对自己,多思多想,努力厘清工作相关的问题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