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在经过一些年的发展之后,终于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了真实的案例。对其最直接的理解主要来自目前应用频次比较多的Uber/滴滴。作为一名普通用户,也作为一名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自己也尝试来思考这类服务/应用的价值。
共享经济的可行性
从目前看到的案例出发,Uber/Airbnb所提供的服务原先就已经存在。用户有着明确的需求,且市场上也有相应的服务供应商。但已有的服务有着明显缺陷,
- 供应不足
- 价格偏高
但此类服务所需的资源:汽车、房屋,在现实中有大量的供给。因此通过共享的方式来导入激活这些资源就能有力的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当服务供应者的数量大规模增加之后,供应不足的问题就会立马消除。如果充分竞争,各自定价的话,价格也必然下降,但如果统一定价,价格变化就未必那么明显。
因此,某一类服务是否能借鉴Uber/Airbnb模式,主要在于,
- 需求明确,不是臆想的需求
- 现有服务的问题主要在于供给不足
- 所依赖的资源大量存在
还有一点则是,提供共享服务对引入的服务供应者来说只是副业。因为是副业,所以更容易应对因为竞争带来的价格下降。
经济回报的重要性
在共享经济中,共享是有偿的。对于参与到共享服务中的多方来说,都需要获得适当的经济回报。对于服务供应者来说,提供的资源会有损耗、时间与服务也需要成本,这些都需要金钱来弥补。对服务使用者来说,获得的实惠的价格就是其收益。对平台来说聚集的用户可以用别的方法再变现。
其中服务供应者需要的经济回报必须立等可取,平台的收益则可以慢慢挖掘。从Uber/滴滴来看,每当补贴下降的时候,司机的接单意愿就下降。
由此可见,想进入到共享经济领域的,不论提供的是哪种类型的服务,必须首先让服务供应者赚到钱,而后才能集聚到用户。
共享经济的边界
从现有的例子来看,不论是Uber/滴滴的出行用车类服务,Airbnb的住宿服务,在同等价格范畴下,它们提供的“平均”服务质量可能是不足的。这里主要对比的是上文所说的以“副业”形式所提供的服务。比如在打车这件事上,服务态度不论,仅从准确快速的将人送达目的地上,业余的快车司机是不能与出租车司机相比的。
因此个人觉得共享经济的边界即在于,对服务质量有严格要求的领域不适合共享模式。